從“輸血”到“造血”,從“外部采購”到“自主研發”,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課程開發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困惑:
● 如何有效的萃取專家們的經驗和智慧?
● 如何激發開發團隊的主動思考,快速達成共識?
● 如何將在內部的知識經驗按照嚴謹的結構進行封裝?
● 如何將內部的隱性經驗系統梳理和拔高,形成系統化的方法論或動作標準?
● 如何能有效地降低課程開發的成本,提高開發效率?
類似的困惑無法一一列舉,究其根源,我們認為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無策略:課程主題與開發模式之間未有效匹配,缺乏有效的內部課程開發策略;
●無標準:企業缺少自己的課程開發標準(非課件形式標準),無法衡量、評價課程;
●無技術:缺乏科學的課程開發工具,開發出來課程太過“通用”而不“實戰”;
●無系統:憑經驗主義做課程開發,學習資源開發管理工作不成體系。
1 企業需要的“好課程”要素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課程開發的核心目的有二:一是提煉組織智慧,傳承最佳實踐;二是實現高效賦能,加速勝任任務。實用的課程體系/庫,意味著:
●對組織戰略:組織智慧萃取的載體,最佳實踐傳承的平臺;
●對業務部門:最佳實踐的沉淀工具,績效提升的有效手段;
●對培訓部門:人才戰略的落地手段,學習體系的核心內容;
●對員工個人:能力發展的支撐資源,勝任崗位的加速方式。
培訓的目的是加速員工的能力成長,改進績效。在長期的學習實踐中,我們發現了“好課程”一般具備五個核心要素:

“好課程”五要素示意圖
2 如何開發出企業需要的“好課程”
能開發出滿足企業需求的“好課程”,需要具備“一個基礎、三個核心”。一個基礎指關鍵人才學習地圖是課程開發來源和依據,確保我們“做正確的事”;三個核心指內容專家、方法專家、項目經理,是保證課程質量的必備要素,確保我們“正確的做事”。

課程開發“一個基礎、三個核心”
基礎——關鍵人才學習地圖
針對核心群體學習地圖,依據路徑中需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課程開發等手段實現學習地圖落地。這是課程開發來源的主要依據,戰略變革、業務發展中的臨時需求是重要補充。
核心1——課程內容專家
內容專家是該課程能傳遞組織經驗和最佳實踐的人,保證了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內容專家通常是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業務骨干,在企業無最佳實踐的情況下,內容專家由該領域的外部顧問擔任。
核心2——課程方法專家
方法專家是掌握課程開發技術的人,他們幫助內容專家把經驗提煉成標準和學習內容,同時在課程設計和開發過程中,保證課程符合成人學習原理。課程方法專家通常由外部顧問擔任,成熟企業可以培養自己的課程開發方法專家。
核心3——開發項目經理
課程開發管理包括立項、團隊組建、開發過程控制、課程設計評審、課程開發評審、課程驗收組織、開發人員激勵管控等內容,由企業培訓管理人員或高級內訓師擔任,外部顧問配合。
3 如何確定課程開發策略
基于“課程開發要素模型”的要求,企業在具體實施課程開發時,可以概括為四大課程開發策略:

四種常見的內部課程開發策略
策略一:引導式課程開發
企業有自己的最佳實踐和內容專家,通過外部課程開發方法專家的引入,聯合開展企業內部最佳實踐的提煉,開發出企業自有版權品牌課程。引導式課程開發能同時實現企業“課程成果”、“開發能力提升”、“課程開發技術沉淀”的三產出。
策略二:定制化課程開發
針對企業暫無最佳實踐的前沿性課題,或企業有一定的最佳實踐但企業內部的內容專家無時間參與課程開發全過程,企業可選擇定制化課程開發策略。即外部顧問公司同時提供內容專家、方法專家,為企業完成培訓項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策略三:外部版權課程內化
針對業界已經過時間、實踐檢驗的較成熟課程主題,在符合行業特色及企業的內部實際需求情況下,將外部品牌課程在二次優化的基礎上轉移給企業內部講師,包含全套課程資料。課程質量較高,且時效性強。
策略四:內部自主開發
企業已建立完善的課程開發管理流程,掌握了課程開發技術標準,內部同時具有內容專家和方法專家,可以采取自主開發模式。實現這一步的前提是企業需要培養自己的課程開發輔導師,詳見百年優學《課程開發輔導師培養項目》方案。
4 百年優學課程開發模式
結合為標桿企業提供的大量內部課程開發項目實踐,如:中國移動學院集團內訓師課程開發項目(CSTD學習設計大賽金獎)、廣東移動“金講臺”精品課程項目(哈佛《商業評論》管理行動金獎、CSTD學習設計大賽金獎)、中國移動南方基地“專家夢工場”項目(《培訓》雜志中國最佳學習項目獎)、浙江建行網點主管輔導課程開發項目(《培訓》雜志中國最佳學習項目獎)、民生銀行理財經理課程開發項目(CSTD學習設計大賽銀獎)……,百年優學開發出了ADDEI課程開發模式(注意,非ADDIE),明確了課程開發的十八個關鍵操作步驟,每一步流程都配套相應的工具和表格,以保證課程開發技術的快速轉化與課程開發項目的落地效果。
